2003年12月,本刊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大学学报之一。2004年初,教育部主持召开首批入选名刊工程建设座谈会,正式启动名刊建设工作。一年来,在教育部社政司和我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编辑部全体同志精益求精、细致扎实的工作,本刊认真按照名刊建设方案的要求,以创办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精品刊物为目标,以组发代表国家水平的优秀论文为追求,努力凸显历史地理、西部问题、唐史、唐诗、周秦汉唐文化等领域研究的特色,刊物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据有关统计,2003年本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三大权威文摘刊物摘转的比率排名全国高校学报第四位;2004年,被三大权威文摘刊物的摘转数达31篇(其中全文转载13篇,摘要18篇),较前一年有较大提高;有5篇论文获陕西省政府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4篇论文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优秀论著奖。本文仅将搜集到的若干质量信息综述如下: 一、有12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1.被《新华文摘》转载4篇
(1)胡明:《陈独秀“托派”问题始末》(刊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6期转载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刊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0期转载
(3)王双怀:《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迁》(刊200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2期转载
(4)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刊200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
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
(1)张庆熊:《对永恒生命的模式及意义的反思》(刊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2)郑毓信:《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科学之审思》(刊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3.《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7篇
(1)杜敏:《训诂学与解释学之比较———兼及训诂学当代发展的途径》(刊2003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期转载
(2)胡明:《陈独秀“托派”问题始末》(刊200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3)介永强:《历史宗教地理学刍议》(刊2004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4)王晖:《论中国古代宇宙起源“星云说”》(刊2004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转载
(5)钱中文:《“五四”前我国文学观念的论争和现代化之首演》(刊2004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转载
(6)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刊2004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转载
(7)卢洪涛:《文学文化批评的再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回望与反思》(刊2004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
二、有9篇论文获省部级或厅局级优秀成果奖
1.2004年9月获陕西省政府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论文有5篇
(1)白建才:《试论核武器在冷战发生、发展和结束中的作用》(刊2001年第1期),三等奖
(2)王振亚:《关于村民自治理性化的若干思考》(刊2002年第5期),三等奖
(3)高尚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刊2001年第3期),三等奖
(4)李西建:《美学的生态时代:问题与意义》(刊2002年第3期),三等奖
(5)何菊玲:《编辑心理学体系建构之我见》(刊2001年第1期),三等奖
2.2004年12月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学论著奖的论文有4篇
(1)张积玉:《中国期刊业发展趋势探析》(刊2003年第4期),一等奖
(2)杨军:《编辑文化论略》(刊2003年第4期),一等奖
(3)许正文:《论我国历史时期编辑劳动形态的发展阶段》(刊2002年第4期),二等奖
(4)蒋万胜:《论社会因素对编辑活动的影响》(刊2003年第1期),二等奖
三、《光明日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媒体发文对本刊作了报道
(1)2004年3月25日《光明日报》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简介》的标题下,介绍了本刊及其他10家名刊的内容特点和办刊思路,刊发了各刊的封面照片。
(2)2004年3月3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本刊签名的题为《建设高校学术理论名刊,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的11家学报联合倡议书》。
(3)《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期“权威资讯”栏简介了本刊及其他10家首批入选名刊工程的大学学报。
(纪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