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结果,此次获得资助的200种期刊中有23家考核为优秀,167家考核为良好,6家考核为合格,4家考核为不合格。文科学报顺利通过考核并获良好成绩。
自2003年12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12年11月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以来,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办及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文科学报按照名刊建设方案及国家社科基金办的要求,不断创新办刊理念和机制,坚持正确学术导向,凸显办刊特色,在不断提升“历史地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西部研究”、“周秦汉唐文化”等传统优势栏目学术水平的同时,通过策划创办“学术前沿”、“学术评论与争鸣”、“海外学术论坛”等新栏目,进一步强化对学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新问题的探讨,刊物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术期刊”、“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部”等称号,学术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按照名刊建设的标准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要求,文科学报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1. 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四大权威文摘期刊转摘的论文数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论文数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被四大文摘刊物转摘45篇次,2010年被转摘57篇次, 2011年被转摘42篇次, 2012年被转搞42篇次, 2013年1—10月被转摘43篇次。近4年多来,标题上《新华文摘》封面作为重点论文全文转载的有张萍的《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研究意义》、张积玉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陈晓瑞的《元教学研究引论》;被两个以上期刊同时转摘的有王培华的《汉唐长安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陈鹏的《师范教育的市场危机与国家的有限干预》、陈其泰的《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重大贡献》、张庆熊的《维特根斯坦对“说明”和“理解”的重新思考》、党圣元的《新世纪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格局、问题意识及方法范式》、赵世超的《中国古代引礼入法的得与失》、赵学勇的《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王晖的《从西周金文看西周宗庙“图室”与早期军事地图及方国疆域图》、杜书瀛的《唐宋金元文论“衰落”、“隆起”辨》、张新科的《古代赋论与赋的经典化》等30多篇。
2. 进入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筛选的高端期刊。据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研究报告》(载2011年3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2010年年度《复印报刊资料》100多种专题期刊转载的高校主办期刊中,转载率超过10%的期刊有134种。其中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分三个维度或其中两个维度均在前20%阵营的期刊有29种,被确认为高端期刊。而在三个维度均处于前20%的学报仅有8种,文科学报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榜上有名。
3. 刊发论文获科研成果奖的数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文科学报论文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及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一、二、三等奖计20项,其中邓晓旭的《网络传播价值体系论》、牛鸿英的《“灾难”的娱乐化传播与景观化生存——好莱坞灾难电影的文化解读》分获陕西省第十次、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程国君的《台港女性书写的现代进程与意义向度》、张积玉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陈晓瑞的《元教学研究引论》分获2009年、2011年、2013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奖论文的数量及等次均位居陕西学术期刊前列。
4. 连续被重要学术评价机构遴选为核心期刊。继被2008年版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社会科学)等著名核心期刊库收录,文科学报2012—2013年再次入选上述新版核心期刊库,且排名位次不断提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16日B02版),文科学报在所选116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4位,位居西北第1名、西部第2名,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中排名第14位,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位。
5. 通过中国知网向海外的发行与传播量稳定提高。据有关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文科学报2007年“中国知网”的机构用户总计1 687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至2012年,文科学报“中国知网”的机构用户上升至3 584个,分布在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等院校由2007年的982所上升至1 554所,科研机构由2007年的159家上升至249家,公共图书馆由2007年的96家上升至159家,党政机关由2007年的198个上升至524个,企业单位由2007年的29家上升至45家。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由2007年的40所上升至67所,公共图书馆由2007年的5个上升至6家,政府机构由2007年的3个上升至7个,科研机构由2007年的1个上升至2个。国际用户中北美由2007年的41个上升至62个,澳洲由2007年的8个上升至11个,西欧由2007年的108个上升至131个,亚洲由2007年的11个上升至40个。
2013年11月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结果,此次获得资助的200种期刊中有23家考核为优秀,167家考核为良好,6家考核为合格,4家考核为不合格。文科学报顺利通过考核并获良好成绩。
自2003年12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12年11月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以来,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办及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文科学报按照名刊建设方案及国家社科基金办的要求,不断创新办刊理念和机制,坚持正确学术导向,凸显办刊特色,在不断提升“历史地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西部研究”、“周秦汉唐文化”等传统优势栏目学术水平的同时,通过策划创办“学术前沿”、“学术评论与争鸣”、“海外学术论坛”等新栏目,进一步强化对学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新问题的探讨,刊物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术期刊”、“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部”等称号,学术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按照名刊建设的标准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要求,文科学报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1. 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四大权威文摘期刊转摘的论文数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论文数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被四大文摘刊物转摘45篇次,2010年被转摘57篇次, 2011年被转摘42篇次, 2012年被转搞42篇次, 2013年1—10月被转摘43篇次。近4年多来,标题上《新华文摘》封面作为重点论文全文转载的有张萍的《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研究意义》、张积玉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陈晓瑞的《元教学研究引论》;被两个以上期刊同时转摘的有王培华的《汉唐长安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陈鹏的《师范教育的市场危机与国家的有限干预》、陈其泰的《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重大贡献》、张庆熊的《维特根斯坦对“说明”和“理解”的重新思考》、党圣元的《新世纪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格局、问题意识及方法范式》、赵世超的《中国古代引礼入法的得与失》、赵学勇的《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王晖的《从西周金文看西周宗庙“图室”与早期军事地图及方国疆域图》、杜书瀛的《唐宋金元文论“衰落”、“隆起”辨》、张新科的《古代赋论与赋的经典化》等30多篇。
2. 进入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筛选的高端期刊。据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研究报告》(载2011年3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2010年年度《复印报刊资料》100多种专题期刊转载的高校主办期刊中,转载率超过10%的期刊有134种。其中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分三个维度或其中两个维度均在前20%阵营的期刊有29种,被确认为高端期刊。而在三个维度均处于前20%的学报仅有8种,文科学报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榜上有名。
3. 刊发论文获科研成果奖的数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文科学报论文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及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一、二、三等奖计20项,其中邓晓旭的《网络传播价值体系论》、牛鸿英的《“灾难”的娱乐化传播与景观化生存——好莱坞灾难电影的文化解读》分获陕西省第十次、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程国君的《台港女性书写的现代进程与意义向度》、张积玉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陈晓瑞的《元教学研究引论》分获2009年、2011年、2013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奖论文的数量及等次均位居陕西学术期刊前列。
4. 连续被重要学术评价机构遴选为核心期刊。继被2008年版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社会科学)等著名核心期刊库收录,文科学报2012—2013年再次入选上述新版核心期刊库,且排名位次不断提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16日B02版),文科学报在所选116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4位,位居西北第1名、西部第2名,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中排名第14位,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位。
5. 通过中国知网向海外的发行与传播量稳定提高。据有关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文科学报2007年“中国知网”的机构用户总计1 687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至2012年,文科学报“中国知网”的机构用户上升至3 584个,分布在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等院校由2007年的982所上升至1 554所,科研机构由2007年的159家上升至249家,公共图书馆由2007年的96家上升至159家,党政机关由2007年的198个上升至524个,企业单位由2007年的29家上升至45家。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由2007年的40所上升至67所,公共图书馆由2007年的5个上升至6家,政府机构由2007年的3个上升至7个,科研机构由2007年的1个上升至2个。国际用户中北美由2007年的41个上升至62个,澳洲由2007年的8个上升至11个,西欧由2007年的108个上升至131个,亚洲由2007年的11个上升至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