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动态

本刊顺利通过教育部名刊工程中期评估检查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30日 浏览:

2005年9月8-10日,由教育部社政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带队,以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为专家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杨焕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潘国琪教授、林邦钧教授,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为成员的教育部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学报中期评估检查专家组对本刊名刊建设进行了中期评估检查。

评估检查汇报会于9月9日在逸夫音乐楼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江秀乐教授、副校长萧正洪教授、社科处处长张正军教授、本刊主编张积玉编审等出席会议。江秀乐书记在讲话中热烈欢迎专家组到我校检查指导,感谢教育部及专家组对陕西师范大学及学报工作的关心、爱护。他说:对各位专家给我校名刊建设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我们一定认真研究和改进,尤其要在办刊中进一步确立明确办刊理念,突出特色,优化栏目,改进考核管理。他指出,我校的学术优势在文理基础学科,尤其是文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办好学报关键在领导。学校党政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学报工作,为办好学报提供有力的支持。萧正洪副校长代表学校就我校党政重视支持名刊建设的情况作了汇报,他指出:我校将文科学报建设确定为学校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校范围内特别是在领导层中明确了文科学报的地位与作用,并将名刊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发展战略之中,列入了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人力、待遇、条件等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为名刊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他说:自教育部名刊工程实施以来,在学校的支持下,编辑部同志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名刊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目前我校的文科学报是创刊以来理念最为明确,队伍最为整齐,工作状态最好的时期。学报所确定的“立足西部面向全国、重视基础形成特色、推陈出新关注前沿”的办刊原则已经得到较好的体现。他还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将继续加大力度,完善保障措施,推进我校名刊建设。

主编张积玉编审向专家组作了本刊名刊建设的检查汇报。专家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和抽查了近期出版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之后,一一发言评议,一致充分肯定了我校名刊建设工作。教育部社政司函件正式反馈的专家组意见是:

1. 学校对学报一贯重视,对名刊建设尤为重视,把学报列入学校扶重保强战略规划,作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报工作列入学校常规议事日程,为建设名刊提供制度、措施保障。

2. 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实行开放办刊,关注学术前沿,扶持学术新人,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所发文章既注重观点的创新,更强调论证的严谨,转载率、引用率稳步上升,刊物的学术质量有明显提高。

3. 具有现代办刊理念,从倡导严谨的学风出发,立足于学术文献信息的快捷传播,建立了严格的学术规范、编辑规范。

4. 以主编为核心的编辑部工作很得力,编辑部成员爱岗敬业,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编辑学素养,作风严谨。编辑部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对各成员的工作有严格要求和考核指标。按照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方案的要求,编辑部今后的工作还应继续努力,尤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组稿、发稿应进一步相对集中,突出重中之重,进一步办出刊物的鲜明特色。

在听取汇报、深入编辑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检查组全体专家一致认为我校学报自进入名刊工程以来,“按照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办刊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期检查予以通过”。

本刊创办于1960年。经过前后几代编者、作者4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刊物始终坚持面向学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强调学术结合时代,发挥一个优势、两个特色,精益求精办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先后多次荣获陕西省一级期刊、陕西省十佳学报、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等奖项。1999年1月,在学校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本刊实施名刊建设工程。至2002年,不仅蝉联“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奖,而且于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跻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家大学学报行列。名刊建设两年来,编辑部严格按照教育部名刊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确立了突出特色、立足前沿、扶植新人、开放办刊、追求卓越等明确的办刊理念和思路,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上下齐心协力,精心策划、精心编辑、精心管理,名刊建设成效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2004年所发论文的摘转率分别排名全国高校学报第4位,第9位;被CSSCI的引用率明显提高,其中2004年影响因子、当年即引指数分别排名全国高校第14位、第7位。2004年有3篇论文标题上《新华文摘》封面作为重要文章被转载。2005年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三大权威刊物全文转载的论文计达13篇,摘要20篇,合计33篇,比2003年的27篇、2004年的31篇稳中有升。另有9篇论文2004年获省部级、厅局级人文社科成果奖。

名刊建设之初,我们响亮地提出:“精雕细刻打磨每一篇论文,精耕细作办好每一个栏目,精益求精编辑每一期刊物。”这是本刊长期办刊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我们两年来名刊建设之所以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充分体现了我们办刊的理念与追求。2005年6月17日,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光临我刊检查指导工作,给我们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已有成绩,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刊物的学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薛 边